当前位置:首页>> 假药预警>> 具体文章
重庆检察院调研称:中老年人成假药诈骗首选目标
2012/4/5 10:40:14作者:徐伟 李春光 摘自:, 编辑:鲍泽民
文字显示大小选择:【
    重庆市人民检察院今天披露了一组数据:2011年共起诉推销假药类诈骗案件23件87人,在这些诈骗案中,有300余名中老年人是被害人。重庆市检察院公诉处有关负责人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披露,中老年人已成假药诈骗首选目标。

  团伙流窜作案多在经济欠发达地区

  不久前,一个保健品诈骗团伙在重庆黔江“栽水”。经查,在川渝两地17个区县流窜作案期间,该团伙共向82名被害人高价售卖了所谓的特效药,骗获人民币达20万余元。

  办案人员介绍,2010年3月,张某和陈某于成立了自命名为“诚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保健品组织,通过亲戚关系邀请或人才市场招聘等方式,先后招入了刘某、曹某等18人。该团伙下设外联部、销售部、会务部、专家组等各司其职。

  诈骗团伙首先由外联部到各区县“考察”,选定场地,随后张某率组织成员抵达该地,并由销售部工作人员以“中国老年健康协会”的工作人员、医生等名义,到大街上向老年人发放邀请函,收集信息,并进行电话通知。

  在冒牌专家开展讲座期间,参会的老人能免费进行体检。但检测结果往往遭篡改,而“专家”也会夸大诊断,同时推荐所谓治疗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等老年人易患疾病的特效药,诱骗老年人高价购买。

  重庆市检察院公诉处这名负责人说,在经济相对欠发达地区,假药诈骗屡屡得手。被告人往往在一地诈骗后立即转移,到一些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信息相对闭塞的地区继续以同样手段实施诈骗。

  据统计,黔江、武隆、梁平等10个位于渝东北、渝东南“两翼”地区的基层院共起诉81人,占93.1%。此外,在起诉的87人中,像张某这样的团伙作案有75人,占86.2%。

  手段花样繁多中老年人最受“青睐”

  假药诈骗手法,可谓花样繁多,不一而足。

  重庆市检察院公诉处这名负责人介绍,有些假药诈骗者伪造产品合格证书、卫生合格证书行骗,有的则以防病消灾等理由贩卖虚假药品。更有甚者,冒充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实施诈骗。

  然而,开展诈骗时,往往都会打出免费服务的幌子。在吸引患者后,诈骗者再趁机推销假药。如重庆忠县检察院起诉的高茂佳等人诈骗案,被告人冒用“中国心脑血管康复中心”的名义,以推广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知识为由,免费为心脑血管病人体检并现场授课宣传相关知识。在赢得被害人信任后,安排“专家”接受被害人咨询,并将非药品“旨迈通”吹嘘成能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高档药物出售。

  据了解,在起诉的87人中,采用该方式的有44人,占50.6%。

  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中老年人最受假药诈骗者“青睐”。诈骗团伙一方面利用部分中老年人文化程度不高、辨别能力较弱、防范意识不强等弱点,以免费为诱饵,施以小恩小惠,使其“自愿”购买其提供的伪劣假冒药品。

  另一方面,诈骗者往往利用部分农村中老年人长期患病,家中经济拮据,无钱到正规医院医治之机兜售假药。在起诉的23件案件中,有300余名中老年人是被害人。

  警惕假药诈骗应多方联动加强监管

  对于假药诈骗案,这名负责人建议,卫生、药品监管等部门要加强对保健品、药品市场的监督管理,严格规范保健品、药品的标识、功效,禁止在阐述产品功效时使用有误导性的语言来夸大。

  这名负责人说,工商、公安等部门要强化多方联动措施,定期或不定期对辖区的保健品、药品销售场所进行抽查,发现存在销售“三无产品”或将保健品当成药品销售等行为,应严厉查处,构成犯罪的,及时移送司法机关。

  对送上门的“免费体检”,检察院负责人提醒,中老年人一定要提高警惕。遇到“专家义诊”时,应当要求其出具医师资质、销售药品资格,并向当地卫生监督部门咨询。此外,中老年人还可以记下药品名称,回去让家人上网查询,以防上当受骗。

本文关键词:中老年人,假药
本文已经被阅读了:2357次
→ 读者评论意见:
  • 8786:睡前故事哄女朋友:http://www.nanss.com/yuedu/137.html 微信名字大全男:http://www.nanss.com/mingcheng/132.html 立陶宛相当于我国哪个省:http://www.nanss.com/shenghuo/4871.html 巴西龟吃什么:http://www.nanss.com/wenti/4715.html
→ 请发表您的评论:
文章评分:很好一般不好
您的名字: 必填
您的邮箱:
评论意见:

还可以输入

查看结果







如果您有长篇大论,请点击这里向我们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