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假药事件凸显义诊监管不足
2009/2/6 17:33:49作者:* 摘自:法制办主站 编辑:金剑
文字显示大小选择:【
】
“义诊大夫”自曝义诊如何变味 法律人士称根源在于“处罚依据威力有限”
经国家药监部门确认,致使新疆两名患者死亡的“糖脂宁胶囊”为假冒药品。截至2月2日晚,新疆全区已查扣此批号药品9391瓶,公安部门已抓获4名犯罪嫌疑人。此案正在进一步调查之中。
据了解,尽管有关部门早就下发过规范义诊的通知,各地也出台了相应举措,但是并没有阻止类似的骗局在全国各地频繁上演。发生在新疆的这一事件,再次引发社会各界发出“义诊活动亟待加强监管”的强烈呼吁。
法制日报记者 潘从武
又是义诊惹的祸。这次,新疆喀什的两名糖尿病患者付出了生命代价。
来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调查显示,导致两名患者死亡的“糖脂宁胶囊”,是以义诊、咨询活动等形式,吸引一些老年人购买而流入患者手上的。
据业内人士称,近年来,由于不规范义诊引发的侵害患者权益的事件,在全国各地时有发生。
以义诊的名义,用免费讲课、检测为诱饵,私售假药,导致患者死亡
1月19日,新疆喀什地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接到莎车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报告。报告称:接到莎车县卫生局报告,一名叫叶丹军的男子租借房屋,以“中国慢性病康复协会”(据查根本没有这样一家协会)的名义进行讲课、诊疗糖尿病,并对听课人员免费检测血糖,暗地销售药品“糖脂宁胶囊”。
1月17日、19日,莎车县两名女性糖尿病患者在服用该药品后,出现疑似低血糖并发症,相继死亡。
后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食品药品检验所检验报告,标示为广西平南制药厂生产的批号为081101的“糖脂宁胶囊”,非法添加“格列苯脲”和“格列吡嗪”,其中每粒含有“格列苯脲”化学物质最高达12.3mg。根据相关规定,中药里不允许添加化学物质,“格列苯脲”降糖作用比较强,但严重超量有可能造成休克,甚至死亡。该药品中非法添加的化学物质格列本脲,超过正常剂量的6倍。
1月24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向广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出了核查函。广西立即派人赶往平南制药厂,抽检该厂2008年生产所有批次的糖脂宁胶囊。经过核查,认定广西平南制药厂是依法批准的药品生产企业,现场核查没有发现生产批号为081101的糖脂宁胶囊。平南制药厂2008年共生产8个批次的糖脂宁胶囊,经检测,均未检出格列本脲,导致新疆喀什地区莎车县两名糖尿病患者死亡的药品为假冒产品。
此后,新疆喀什地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共接诊用药后不良反应患者9人,收治4人。
新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随后在全区范围内查扣该药,并及时下发用药警示,要求各地州市迅速在当地新闻媒体上滚动播出,警示患者立即停止购服此问题药品。同时全方位开展“糖脂宁胶囊”查控工作,要求做到涉药单位百分之百全覆盖,绝不允许出现监管盲区。凡发现辖区内有此批号药品的要立即封存,不得继续销售,防止危害患者。
与此同时,新疆药监部门会同喀什、阿克苏地区公安部门,将在新疆销售假药“糖脂宁胶囊”的4名涉嫌犯罪人员抓获,这批药品的来源、数量、流向及其他相关情况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1月30日,卫生部发出紧急通知,要求立即停用批号为081101的“糖脂宁胶囊”,一经发现与该批药品有关的不良事件,要全力做好医疗救治工作,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经初步查明,进入到喀什地区的“糖脂宁胶囊”共9600盒,截至2月2日晚,已查控追回8536盒。新疆全区共查扣此批号药品9391瓶,其中从患者手中追回2663瓶,未发生新的药害事件。
“义诊本身是一种特定的医疗活动,具有公益性和非盈利性,但却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做变了味。”某保健品义诊医生讲述了内幕
据记者了解,目前,新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正在密切配合公安机关彻查假药的来源和窝点,严打制售假药的网络,并加强了对利用各种学会、协会及专家名义推荐销售药品行为的监督,严查药品的购入渠道和药品经营单位的销售资质,严防假药流入合法药品流通渠道。
“义诊本身是一种特定的医疗活动,具有公益性和非盈利性。但是,近年来,义诊却被一些人别有用心的人做变了味。”原是某企业医务室医生的老郭,两年前内退后被某保健品聘为义诊医生。今天,他向记者讲述了他所知道的义诊内幕:
老人们一般看病心切,防范意识较为淡薄,所以义诊场所一般都是老年人聚居区,目的是向他们高价兜售药品和器械。
公司要在哪个小区义诊时,往往会事先派出一些工作人员,到该小区散发一些写有治愈患者实例的宣传单,写的无外乎治愈率有多高,彻底治愈不复发什么的。
为了增加老人对义诊的信任,组织者还会以“服务老百姓”的名义与居委会或小区管委会联系,这样既能解决场地问题,又能取得大家信任。
多数情况下义诊卖的不是药而是一些保健品,因为根据规定,保健品不得宣传疗效,因此保健品很难通过正常广告渠道促销,而义诊则不同,它能避开有关管理部门的监管,还节省了大笔广告费。
每次义诊时,组织者都会收买一些患者作“托儿”,现身说法,夸大宣传,欺骗更多患者,达到广告促销效果。
去作义诊的“专家”,不但要略懂医术,还要会推销。义诊前都要进行“岗前培训”,老板不但要让“专家”掌握所推销产品的疗效,还要统一“专家”在义诊中的言行举止。
义诊背后的私售药品陷阱主要是以聘请“医学专家”免费体检、义诊为名,利用一些破旧测试仪器进行所谓的“检测”,受检者一般都会被查出“患有”疾病
“白大褂、血压计、听不懂的医学术语……这些都是不法分子惯用的行骗手法,你要不留心很可能上当受骗。”“糖脂宁事件”发生后,新疆公安部门向社会发出了警惕免费体检、义诊背后诈骗陷阱的预警。
据新疆公安厅经济犯罪侦查总队负责人介绍,从今年侦破的相关案例来看,义诊背后暗藏私售药品和非法集资两大陷阱。
在乌鲁木齐市经侦支队侦办的大众夕阳红健康传播中心涉嫌诈骗案中,其公司高管利用上述方式向老年人销售核苷(每盒498元,实际进价不到100元)等药品,并在举办健康讲座的同时举行购药擂台赛,以第一名奖励一万元现金为诱饵,共骗取20余名老人的近20万元。
据介绍,义诊背后的私售药品陷阱主要是散发宣传广告,以聘请“医学专家”免费体检、义诊、健康讲座为名,利用一些破旧测试仪器进行所谓的“检测”,受检者一般都会被查出“患有”中老年人常见的疾病。随后,工作人员开始推销具有神奇疗效的高价保健品或是具有专门疗效的“仙丹神药”,承诺在一个疗程后免费享受数十项全身体检,引诱中老年人按疗程大量购买。等受害人发现这些是毫无医疗作用的价高质差的保健品或是已经不再生产或停止使用的失效伪劣假冒药品时,免费体检、义诊点已人去楼空。受害人少则被骗几千元,多则数万元。
非法集资陷阱主要是,以“专家”推荐、“治愈的患者”现身说法和免费体验的方式,向中老年人推销负离子饮水机、保健床、气血循环机等自称是国内外高科技专利产品的“医疗器械”。通过精美包装和夸大宣传,骗取老年人信任。
在乌鲁木齐市经侦支队侦办的汇佰利特大集资诈骗案中,犯罪嫌疑人就采取发放宣传单、举办健康讲座、免费体验气血循环机治疗等手段,吸引大量老年人到其公司,再通过一些“客户代办”现身说法,骗取老人信任,以售后返租、返利的手段,进行集资诈骗。
“此类案件受害者众多,涉案金额惊人。”新疆警方有关人士说。
对于义诊活动的监督管理至今尚未出台针对性较强的法规或规定,实行义诊活动备案管理的法律依据不足,其约束力、威慑力显然较弱
据了解,为了加强对义诊活动的规范管理,早在2001年,国家卫生部就下发了《关于组织义诊活动实行备案管理的通知》,要求义诊组织单位原则上应组织本地区的医务人员在本地区范围内举行义诊,在开展义诊活动前15日到义诊所在地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备案;需跨县、市或省组织义诊时,组织单位应在开展义诊活动前15至30日分别向其所在地和义诊所在地相应的县、市、省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通知”还要求,义诊组织单位应当按照向卫生行政部门备案的内容开展义诊,发现有组织不规范义诊的,卫生行政部门要立即责成义诊组织单位停止义诊,并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追究责任,对相关机构和人员予以严肃处理。组织非医疗、预防、保健机构或非医务人员参加义诊的视为非法行医,卫生行政部门可依照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对组织单位予以严肃处理;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此后,国内大多数地方的卫生行政部门,都结合本地情况,制定了义诊活动备案管理办法。然而,这些措施并没有消灭不规范义诊行为,各地假义诊、不规范义诊的事件时有发生。
已经有的规定为什么管不住义诊骗局的频频发生呢?
新疆律师协会常务副会长桑云认为,卫生部下发的只是一个“通知”,对于义诊活动的监督管理至今尚未出台针对性较强的法规或规定,实行义诊活动备案管理的法律依据不足,其约束力、威慑力显然较弱。
“而且,卫生部的‘通知’对如何处理不规范‘义诊’并没有明确和细化。”桑云说,非正规的义诊活动,往往会选择基层社区以及偏远农村地区,这给卫生部门的监督查处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
一位卫生监督部门的工作人员坦陈,现在没有相关的法律规定,义诊活动究竟在哪儿才算是违法的。按照规定,义诊必须在指定的正规场所进行,但何为具体的正规场所,相关规定不是特别明确。
“如何加大对基层特别是偏远农村地区义诊活动的监督管理,应该引起卫生监督部门的高度重视。”桑云说。
新疆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王磊建议,有关部门应在法律授权范围内,尽快出台相关的法规或规定,使义诊活动合法、真实、规范。
王磊提出,可以在出台法规时明确规定,卫生管理部门对义诊活动和参加人员资格进行确认和审查;药品管理部门对义诊的药品(包括医疗器械)进行登记审批;卫生防疫部门对义诊的保健品进行登记审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义诊广告进行登记审核;同时,一经发现非法的义诊活动立即予以制止,并及时移送司法机关查处,形成震慑威力。
另外,卫生部门及街道居委会、乡村卫生院应该加强医疗卫生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广大群众对医疗保健和保健品的认识,提高对保健器械的鉴别能力,避免受骗上当。还要通过媒体宣传等方式提醒广大群众特别是老年人,不要通过义诊、咨询等形式购买药品,应该到正规的药品经营企业购买药品。“各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形成合力,才能共同治理好义诊市场,使其良性规范发展。”王磊说。
本报乌鲁木齐2月3日电
编辑手记
不管什么人,只要穿上白大褂、戴个听诊器、摆个桌子就可以开展义诊。这显然是在亵渎“义诊活动”。加之一些患者的不理智消费,致使上当受骗的事情时有发生。
义诊作为一项社会公益活动,应该好好治理一下了。除了应该制定开展义诊活动的资质服务标准外,让义诊活动实现医药分离是非常关键的一步,这可以让义诊真正回归本色。也就是说,只有从义诊中剔除了利益的成分,才能真正体现义诊的活动宗旨,真正造福于患者。
一些地方发生的假义诊事件
在山东省济宁市,市卫生监督所接群众举报后,在县卫生局的配合下突击查处了在一家宾馆进行的义诊现场。3名“医学专家”正在结合化验结果进行诊疗,以此推销一种能够抗癌、改善和预防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的“浓缩油软胶囊”。监督人员发现,组织者刘某无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也未在卫生行政部门进行义诊注册,所聘用的3名医务人员均不能提供相关医学专业资格证书,销售的“浓缩油软胶囊”为不合格食品。
在河南省开封市,卫生监督执法人员对一家药店内开展义诊的几名“医务人员”
及其组织者进行了突查,发现这个所谓的“国内泌尿系统专家团”中,竟没有一个人有行医资格。
在广东省广州市,一家媒体的记者暗访天河区天河城附近的一个义诊点时,“义诊大夫”用一块透明片在记者脸上刮了一会,然后加了一点稀释液放到显微镜下,随即指着电脑显示屏煞有介事地说,“你的脸已经被螨虫侵蚀了,毛囊已经发炎,再不及时治疗很有可能导致青春痘和酒糟鼻”,然后拿出一瓶祛螨霜开始推销。当记者问她是否专业医生时,她始终不正面回答,而是找了个理由岔开话题,继续推销产品。
本文关键词:,新疆,假药,事件义诊监管
本文已经被阅读了:3206次
本文已经被阅读了:3206次
→ 读者评论意见:
- 8647:群聊名称大全:http://www.nanss.com/mingcheng/171.html 年度考核表个人工作总结:http://www.nanss.com/gongzuo/304.html 节哀短信:http://www.nanss.com/yulu/5450.html 教师评语:http://www.nanss.com/gongzuo/254.html
→ 请发表您的评论:
→ 相关文章: